当前位置:首页  实验室介绍
实验室介绍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筹建,于19914月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设有四个分室,研究方向是反应与分离工程基础,化工过程强化与微型化,化学产品结构调控与可控制备,化工智能制造系统与安全。

联合优势学科方向,开展分工和协作,优化学科资源调配,聚焦学科和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实现学科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学科方向的共同进步。


实验室围绕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化学工程学科的前沿领域,面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结合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化工领域专业人才,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独具特色的科研成果,为化学工程学科发展,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若干重要的学术领域产生了明显的国际影响。重点实验室的工作也极大地提升了所依托单位的学科建设水平。

华东理工大学分室的研究重点是反应动力学与化工热力学多相流体力学与界面传递过程化工系统智能化与优化。现有25名固定人员,其中包括2名工程院院士,5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上海市领军人才。通过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建设,“211”国家重点学科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和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华东理工大学分室在界面热力学和分子传递,多相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流场结构化与反应过程强化,多相界面传递过程强化,多相流流体力学和分离过程强化,化工过程系统智能优化等学术领域的研究实力和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并建成催化反应动力学、催化剂原位表征,微界面传递过程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平台。

华东理工大学分室立足于基础研究与工业应用相结合,反应工程与反应工艺相结合,以发展工业反应过程开发方法论,指导大型化工过程的开发和优化为宗旨,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支撑石油化学工业和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立了工业反应器开发与放大思想与方法,开发了聚酯、苯乙烯、甲醇、环氧乙烷等大型与特大型反应器,大型乙烯、聚酯/PTA、炼油等大型工业反应过程的智能优化方法,并将反应器开发与放大方法成功推广应用于资源、能源、环境领域,以及高性能材料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其中,聚酯反应器技术,苯乙烯反应器技术,大型乙烯、大型精对苯二甲酸、大型聚酯等装置的优化运行技术,废固、废液和废气的减排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11次获国家科技发明奖和技术进步奖,对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和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术委员会

李静海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教授,主任

张  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院,副主任

钱  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副主任

费维扬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严纯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兰州大学教授

赵东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教授

田禾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彭孝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谢在库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教授级高工

袁渭康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王静康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津大学教授

李洪钟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教授

徐南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孙宝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朱家骅


四川大学教授

钱宇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徐坚


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

刘会洲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徐春明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

戴猷元


清华大学教授

冯连芳


浙江大学教授

骆广生


清华大学教授,实验室主任

李伯耿


浙江大学教授,分室主任

袁希钢


天津大学教授,分室主任

周兴贵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分室主任